亲爱的用户:
您对摩贝网站有任何意见和建议,或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,请在本页面反馈,我们会每天关注您的反馈,不断优化产品,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!
来源: 橡塑人家 2021-10-18
国庆前后,国内轮胎市场再次进入每年“金九银十”的涨价潮时节,轮胎厂家如火如荼地发出涨价单,甚至在国庆假期期间,轮胎涨价潮也未能停歇。
10月4日,万力轮胎宣布,由于多种轮胎价格原材料上涨,加上多重环保政策的冲击,自10月20日起,对国内替换市场的所有轮胎价格进行上调,幅度在2%-5%。
10月5日,远新轮胎称,由于近期环保、限电等因素,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,公司轮胎制造成本增加,故决定10月9日起,上调轮胎价格,幅度为3%-5%。
据中国轮胎商务网统计,包括外资轮胎在内,目前已有近60家左右轮胎企业宣布在10月实施新的价格政策,轮胎涨价潮达到顶峰。
是什么引起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涨价潮?涨价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效应?后期还会继续上涨吗?
多方因素推动轮胎涨价
在全球经济反弹、通货膨胀和大宗商品供应链失衡等多重因素影响下,自去年10月份以来,天然橡胶、炭黑、钢帘线等主要轮胎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,在今年3月份达到顶峰,目前一直在高位震荡。
截止9月30日,天然橡胶、合成橡胶、炭黑、助剂价格还在上涨,全钢胎原材料成本指数环比前一周五上涨2.33%。
同时,9月份下旬,全国高能耗行业限电限产,继续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,加上轮胎工厂开工率不佳,轮胎供应偏紧,为涨价提供更多空间。
市场疲软,经销商压货任务重
虽然现在国内外轮胎涨价趋势如火如荼,但是日前央视报道,轮胎需求下滑严重,市场情况不佳。多家轮胎门店在采访中透露,终端零售价格不仅没涨,反而普遍下降,甚至一些中低端品牌依旧处于“价格战”中。
轮胎涨价潮来袭,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便被进一步挤压,同时市场需求跟不上导致压货任务越来越重,同时经销商还需面对高额的仓储费用、物流费用、业务员工资等问题,生存压力越来越大。
涨价割了谁的韭菜?
虽说轮胎厂涨价势在必行,但这波涨价幅度并没有太高,最多也就5%,不排除一些厂商随大流跟着起哄,更有一些是为了清库存刺激拿货。
这波涨价能传到终端消费者吗?恐怕很难,据央视日前走访调查,很多轮胎店表示,不论是卡客车胎还是乘用车胎,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,降价在7%左右。
究其原因,终端需求偏弱和消费力较差,是阻碍价格上涨的两大因素。这就导致,厂家出厂价上调部分只能代理商和门店来承担。
这也是为何,很多轮胎老板反映,今年行情比往年都难!如果当前这种情况继续下去,恐怕更多轮胎人难以支撑,选择转行。
也有好的消息,9-11月是传统的运输业旺季,秋收季节农产品迎来运输高峰,将拉动部分全钢胎市场需求。
涨价还会持续吗?
步入10月,因海外雪地胎的旺季,国内轮胎厂开工率有望重新回升,而泰国等主产区依然有降雨,预计短期橡胶供应难以大量释放,10月胶价有望反弹。
同时,全国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恐怕没有下行空间,国际油价不断上涨,国内电煤供应持续偏紧,都在抬高轮胎工厂运行成本。
此外,全国范围内的秋冬“停工令”也降低了工厂开工,种种因素,轮胎价格即使不再上调,也不可能下降。因此,该备货还要赶紧备货!
停工令来袭,轮胎开工再受限
从轮胎厂家发出的涨价函不难看出,影响轮胎涨价的原材料价格上涨、限电限产等问题仍较为严峻。原材料的高位费用让部分轮胎企业选择的涨价缓解压力,还有一部分的轮胎企业在市场和利润之间犹豫不决,各种因素导致的产能受限成为了这些轮胎企业宣布涨价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
据了解,截至国庆前一周,全国全钢胎企业开工率55.76%,环比下降2.74%,半钢胎企业开工率52.57%,环比下降0.16%。
与此同时,每年秋冬面临的“停工令”又来了,今年的“停产令”将于2021年10月1日始,至持续至2022年3月31日,为期6个月。今年受停限影响的省有6个,涉及到65个市,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范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“2+26”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基础上,增加了河北北部,山西北部,山东东部以及南部,河南南部部分城市。
比去年新增了26个地级市。其中多地为轮胎工厂集中的省市,因此10月份开始,轮胎企业的开工率进一步下降几乎已经成为事实。
当下“能耗双控”政策持续加码,轮胎企业唯有将加大研发投入,生产利润率更高的新品类轮胎,例如自修复轮胎、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等,才能抢占更多市场。对经销商和终端门店来说,唯有选择用户黏度更高的中高端轮胎品牌,才能避免陷入“价格战”,掌握主动权,同时面对情况多变的市场,仍要保持理性备货、合理规划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