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用户:
您对摩贝网站有任何意见和建议,或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,请在本页面反馈,我们会每天关注您的反馈,不断优化产品,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!
来源: 中城远大能源有限公司、人民日报 2021-12-08
日前,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在总结分析“十三五”工业绿色发展成效、“十四五”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基础上,对中国工业高效、绿色、循环、低碳发展进行了详细部署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十四五”时期,有关部门将根据《规划》相关部署,坚持系统观念,更加重视系统效率,组织实施国家工业能效提升计划,坚持节能优先方针,把节能提效作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重点支撑,作为促进工业领域合理高效绿色用能的重要途径。
聚焦“双碳”目标要求
“十四五”时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、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,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,一方面,中国仍处于工业化、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阶段,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依然较高,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加剧,碳达峰、碳中和时间窗口偏紧,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;另一方面,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,一些发达经济体正在谋划或推行碳边境调节机制等绿色贸易制度,不仅对国际经贸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,也增加了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成本和难度。
为此,《规划》给出了一系列举措。比如,在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,《规划》强调着力打造能源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附加值高、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,加快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绿色智能船舶、绿色环保、高端装备、能源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。
“从《规划》来看,‘十四五’时期,中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。这一过程中,低排放的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有望降低高排放重化工业的比重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邓洲说。
平衡“发展”与“减排”关系
对于工业绿色发展,《规划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。比如,到2025年,工业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,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%,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.5%,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%,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等。
如何平衡好工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系?黄利斌表示,要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、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,坚持将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。
——全力推动工业领域自身的碳达峰。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,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。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调整优化用能结构,强化节能监督管理。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,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,促进协同降碳。
——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。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开展试点示范,持续推动风电机组稳步发展。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,加快充电桩建设及换电模式创新,发展绿色智能船舶,推动老旧船舶更新改造,助力交通领域碳达峰。
——着力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,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。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,提高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和效益。
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作用
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王孝洋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工信部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技术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,从夯实数据基础、加快数字化改造、培育应用场景三个方面,推动数字经济的新优势转化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。
事实上,不少企业正在加速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工业生产。例如,百度智能云提供的“AIoT智慧化解决方案”,通过APS智能排产、能源管理应用度能、智能验布系统和色差管理系统,帮助相关纺织企业在有效实现能源管控的基础上实现降本增效,进一步夯实产品的绿色竞争优势。
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表示,集团正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切入点进军先进制造业,把技术、人才、资金、数字化技术以及车联网安全等经验技术赋能给汽车制造业,积极协助更多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。
邓洲认为,“十四五”时期,随着《规划》的实施,减排政策约束增强将刺激更多企业加大相关技术研发投入,从而实现更好的减排成效。
工信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,大力发展屋顶光伏
12月3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“《规划》”)。
《规划》表明主要目标为:到2025年,工业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,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,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,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——1、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。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%;2、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。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10%;3、能源效率稳步提升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.5%;4、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%,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4.8亿吨,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6%;5、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。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,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。
《规划》表明主要任务之一为: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——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用能结构,将节能降碳增效作为控制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,持续提升能源消费低碳化水平。1、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。鼓励氢能、生物燃料、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、水泥、化工等行业的应用。严格控制钢铁、煤化工、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,鼓励有条件地区新建、改扩建项目实行用煤减量替代。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,在具备条件的行业和地区加快推广应用电窑炉、电锅炉、电动力设备。鼓励工厂、园区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,发展屋顶光伏、分散式风电、多元储能、高效热泵等,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。2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加快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,持续推进典型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。推动工业窑炉、锅炉、电机、泵、风机、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。加强高温散料与液态熔渣余热、含尘废气余热、低品位余能等的回收利用,对重点工艺流程、用能设备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。鼓励企业、园区建设能源综合管理系统,实现能效优化调控。积极推进网络和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,降低数据中心、移动基站功耗。3、完善能源管理和服务机制。加快节能标准更新,强化新建项目能源评估审查。依据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节能标准,定期对各类项目特别是“两高”项目进行监督检查。规范节能监察执法、创新监察方式、强化结果应用,探索开展跨地区节能监察,实现重点用能行业企业、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全覆盖。强化以电为核心的能源需求侧管理,引导企业提高用能效率和需求响应能力。开展节能诊断,为企业节能管理提供服务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