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情首页  >  市场

[市场]:中国煤制烯烃产业之市场分析

来源: 摩贝视野 2016-12-15

一、中国煤制烯烃产业的现状

2014年之前,原油价格高企,而中国又受到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类型限制,导致近些年中国煤制烯烃项目投资热度极高。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煤制烯烃项目最为集中的国家,据《摩贝视野》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煤制烯烃项目已投产347万吨/年(基于乙烯产能,下同),占国内乙烯总产能的17%;2015年煤制烯烃开工率约85%,煤制烯烃的乙烯产量约295万吨,占国内乙烯总产量的17.2%;在建及拟建煤制烯烃项目总产能达944万吨/年(基于乙烯产能,下同)。

目前煤制烯烃装置主要集中在内蒙古、陕西、浙江等地;未来新增产能集中在内蒙古、山东、江苏等地,这种集中度主要是基于自然资源和销售地的因素。

煤制烯烃目前仍然维持着比较高的产能增长率,2014-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7.7%,这部分新增产能大多是前几年煤化工热潮期策划上马的。预计未来几年,煤制烯烃产能增速会逐渐放缓,但保持在10%的年均增长率仍然是大概率事件。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MOLBASE


blob.png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MOLBASE


blob.png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MOLBASE

 

二、煤制烯烃的竞争力分析

1、水煤资源竞争力分析

煤化工是一个高水耗的行业,最重要的两个自然资源是水资源和煤炭资源。就水资源而言,人的需求永远比工业需求重要,因此人均水资源量比水资源总量更具表征意义;就煤炭资源而言,煤炭可采储量、开采难度、煤炭质量都是比较重要的指标,本文中,《摩贝视野》扼要地采用可采储量作为煤炭资源指标。在中国各区域的水煤资源竞争力分析中,《摩贝视野》采用 (当地人均水资源量)*(当地煤炭可采储量全国占比)作为水煤资源评价指数。

从国内煤炭可采储量数据看,山西和内蒙古两个省份最具原料优势。内蒙古地区的采储量占全国的27.6%,略低于山西地区。但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远高于山西省,内蒙古的水煤指标高达434.3,全国最高,而山西仅79,内蒙古的煤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明显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MOLBASE

注: 水煤资源评价指数=(当地人均水资源量)*(当地煤炭可采储量全国占比)


从煤制烯烃的装置分布来看,也跟水煤资源指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。内蒙古拥有全国最多的煤制烯烃产能,约占20%;基于运输等因素的考虑,新疆等拥有较好水煤资源指数的地区煤制烯烃产能还不太大;基于消费地等因素的考虑,江苏、山东等地也拥有一些煤制烯烃装置。
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MOLBASE

总体说来,《摩贝视野》认为煤制烯烃在资源竞争力方面没有任何优势,这大大迥异于之前很多人认为中国富煤,因此煤化工行业资源丰富的认知。煤制烯烃的高水耗一直是该行业一个比较大的问题,此前吨烯烃耗水量约为30吨,而石油基吨烯烃耗水量仅1吨左右,差距很大。目前已有技术报道可以将煤制烯烃的水单耗降低为12-15吨,随着DMTO等技术的逐步完善,未来5年有较大可能将水单耗控制在8-10吨。当然,即使这样,在跟石油基烯烃的资源竞争力对比中,煤制烯烃也处于绝对的劣势。另外,从自然资源储备方面来看,也仅仅是内蒙古、陕西等少数几个省份具有比较好的资源禀赋。


2、煤制烯烃的利润竞争力分析

基于乙烯,近2年MTO的利润远远少于石油基路线。2014年10月,原油价格开始暴跌,从120美金/桶(WTI,下同)跌至28美金/桶,现在仍维持在45美金/桶的低位。2014年10月,MTO和乙烯裂解的利润接近,之后差距拉大,最大时利润差达到2000元左右。预计未来几年油价会逐渐回稳,石油基路线跟MTO路线的利润会逐渐接近。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MOLBASE


丙烯的生产工艺路线,目前主要有MTO、PDH、混炼原油联产、加工原油联产和蒸汽裂解这几种。近一年,PDH在利润上表现最好,MTO表现较差。

不过相对于PDH,MTO的利润相对稳定,这是因为MTO制丙烯成本较稳定。2015年底至2016年年初,丙烷大涨,PDH成本很高,每吨亏损500元左右。之后随着甲醇价格上涨、丙烷价格下跌,PDH利润快速超过MTO、原油联产、蒸汽裂解等,独占鳌头。

就目前丙烯主要生产工艺成本对比来看,PDH制丙烯相对于MTO、石油基有一定优势。未来原油价格有回升预期,油制丙烯成本将进一步提升。MTO成本处于持续下降的通道之中,未来成本竞争优势将逐步明显。
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MOLBASE


总体来说,《摩贝视野》认为基于乙烯和丙烯来说,MTO目前的利润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,但未来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,可以接近其他工艺路线的利润,但想在未来几年超越其他路线,还比较困难。


3、煤制烯烃的战略竞争力分析

中国总体的能源格局是“富煤贫油少气”,在化工的三大源头里,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,国内民用尚且不够,能补充进入天然气化工的不会太多;石油化工是全球的主流化工源头,在化工世界里,具有极大的话语权;而煤炭在我国有较丰富的储备,也很有竞争力。

目前中国年产石油约2亿吨,占总用油量40%左右。但中国的石油开采量已处于平稳区接近下降区了,这是因为国内的油田都已是老油田,先不论海底油田,目前陆上油田主要包括大庆、辽河、克拉玛依、胜利、延长等,这几个油田都已开采几十年了,早过了15年的高产期,逐年下滑是必然的。至于新油田,我国本身就是贫油国,之前仅依赖油苗和地面构造发展就可以寻找油田,现在使用尖端地球物理工具和地质模型来寻找,都很难有大的突破。因此,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中国必须得依靠原油进口,这跟中国逐年升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趋势是一致的。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碳氢氧”

世界能源的运输格局中,主要有三类巨系统:海上运输通道系统、陆上能源运输管道系统以及跨国电力输送网格系统(欧洲用得比较多)。中国目前基本形成了海上运输通道以及东北(中俄原油管道)、西北(中哈原油管道、中亚天然气管道)、西南(中缅油气管道)这三大陆上能源走廊,但主要还是以海运为主,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通道是中东和西非为源头的运输路径,都是海运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碳氢氧”

中国进口石油的海运通道,主要是经过印度洋和太平洋。大约50%的进口石油从霍尔木兹海峡和亚丁湾出来,另外近30%从北非和南美洲出来,这些都要先经过印度洋,出印度洋后经过马六甲海峡,再进入太平洋的南海,运输到中国。现在美国的军事基地几乎控制了全部的中国原油海运通道,尤其是马六甲海峡,地形狭长,毗邻南海,非常适合军事控制。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原油海运通道,约85%的进口原油要通过此处,中国的原油生命线被美国捏在手里是不争的事实。中国目前的煤炭探明储量是1145亿吨,全球第三,而且大多处于西部、北部等内陆地区,具有较强的战略深度。从战略竞争力方面看,《摩贝视野》认为煤制烯烃较之石油基路线具备非常强的优势,可以说煤化工已到了能源战略安全的高度了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数据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碳氢氧”

 

一些结论:

《摩贝视野》认为,煤制烯烃在未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,但产能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,技术突破是该行业的关键因素;

中国煤制烯烃在利润及资源竞争力上表现较弱,但拥有极强的战略竞争力;

《摩贝视野》预计政府仍会在煤制烯烃行业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,但也会有一定的规范和限制,如201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《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》,其中明确规定了禁止年产5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新项目立项;

国内煤制烯烃的利润会随着油价逐步回升,但能否盈利取决于下游配套,预计国内煤制烯烃的下游配套会不断丰富。

-

煤化工 乙烯 煤制烯烃

购物车 0

不要让您的购物车空着哦,买试剂买原料
如果您已添加过宝贝,那就赶紧登录查看吧

投诉建议

  • 咨询类别
  • 问题描述
  • 联系人电话
  • 联系人

化工圈APP

二维码

微信公众号

二维码